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退化分异模式
所属台站: | 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成果名称: | 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退化分异模式 |
成果介绍 : | 该项目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区草地现状调查和放牧干扰下高寒嵩草草甸演替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退化分异模式,提出了表征草地退化演替的状态参数,并探讨了青海省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的空间分异格局。为进行高寒嵩草草甸的适应性管理与退化草地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提出了高寒草甸被动-主动退化演替过程论述,认为高寒草甸退化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阶段、两种动力”;小嵩草群落高地下/地上比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造成的草毡表层的极度发育,致使土壤-牧草间营养供求的失调和生理干旱,是造成系统稳定性丧失的终极原因。植物功能群、草毡表层厚度、土壤容重和根土体积比等可作为表征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状态的指示参数。草毡表层厚度在2.8 ± 0.49 cm时,草地生产-生态功能最佳。 |
本台站所属单位排序: | 1 |
全部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全部完成人: | 张法伟,林丽,李以康,杜岩功,曹广民,宋明华,徐新良,师生波 |
本单位首位完成人排序: | 1 |
填报年度: | 2013 |
最后更新时间: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