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蛇出没,请注意!

作者: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2019-04-23

蛇出没,请注意!

鼎湖山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05-04

      近段时间以来,天气较热,蛇出没较频繁,在此提醒各位,在鼎湖山保护区内进行野外作业或参观旅游时,要注意防护,尽量穿长裤、袜子和高帮的鞋,经过草木生长茂盛的地方,最好用木棍等撩动草木,以驱赶蛇,避免被咬伤。

      据记录,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共计535种,包括盲蛇科1种,蚺科1种,蝰科3种,游蛇科25种,眼镜蛇科5种。其中剧毒毒蛇种类七种,分别是眼睛王蛇、银环蛇、金环蛇、中华眼镜蛇、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和越南烙铁头蛇。

下面给大家介绍鼎湖山保护区内的剧毒毒蛇以及被咬伤后的自救方法:


01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地方名:过山峰、过山乌

      世界上最大的剧毒蛇,排毒量大,含神经毒和血循毒。被咬后中毒严重,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由于可食用和药用,被大量捕猎,野外数量已很少,应加以保护。

      鉴别特征:躯体粗长,体背面黑褐色;颈背具“∧”形的黄白色斑纹;颈部能膨扁。顶鳞之后有一对大枕鳞;体中段背鳞15行。具前沟牙,其后有3枚小牙;剧毒。

      生物学资料:广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常出现在近水的地方或隐匿于石缝或洞穴中,白天活动。卵生,6月产卵,产卵数可达51枚。以落叶和枯枝筑巢穴。雌蛇有护卵习性,在巢中守护,待小蛇孵出。主要捕食蛇类和蜥蜴,也吃鸟类、鸟卵和鼠类。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20179月在鼎湖山蝴蝶谷一带发现




02

中华眼镜蛇(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

地方名:饭铲头、白颈鸦

      被眼睛蛇咬伤后,伤口不流血或少流血,即感疼痛,且渐加重,范围迅速扩大。局部常见两个牙痕,牙痕间距10~18毫米,牙痕很快闭合变黑。中华眼镜蛇的毒腺含有多种毒素,咬伤后常引起局部剧疼、肿胀、坏死、溃烂,严重的甚至伤及骨,愈合极困难,有的需要截肢致残。

鉴别特征:头短吻钝,颈部能膨扁,颈背具眼镜状斑。顶鳞之后无一对大枕鳞;无颊鳞;体中段背鳞17~25行;尾下鳞双行。具前沟牙,其后有1~3枚小牙;剧毒。

生物学资料:广泛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穴居。能攀爬,昼夜活动,缠绕力强,受惊扰时,身体前部能竖立并频频摆动,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响声,做攻击状。能主动攻击人、畜。卵生。5—6月交配,6—8月产卵,每窝卵7~19枚。约50天孵出仔蛇,仔蛇全长约300mm。食性广,捕食鸟类、鼠类、蛙类、鱼类、蜥蜴和蛇类。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西、海南、香港、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孟加拉、印度。鼎湖山见于三宝峰、庆云寺、草塘及大旗山一带。


03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地方名:银脚带、臭蛇、白花蛇

银环蛇是中国最毒的毒蛇,其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若被咬到,伤口一般有两个针尖样大的牙痕,牙痕间距5~10毫米左右。伤口出血少许或不出血,感觉微痒或麻木感,容易被轻视。

鉴别特征:头、颈区分不明显;体背具黑白相间的横纹,黑横纹远宽于白横纹;无颊鳞;脊鳞扩大;背鳞通体15行;尾短,尾下鳞单行。具前沟牙;剧毒。

生物学资料:广泛生活在山区、丘陵和平原耕作区,甚至在民居周围。喜夜间觅食,尤其是闷热天气;79月的夜晚,常在道路或住宅周围活动,11月底进入冬眠。在广东,每年9月交配,翌年6月产卵,产卵3~15枚,孵化期约42~63天,7月小蛇孵化出壳。刚孵出的幼蛇全长约250~300mm。捕食鱼类、蛙类、蜥蜴和蛇、鼠等。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广西、海南、台湾、香港、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


04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地方名:蛇王、金包铁、金脚带

      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一般伤口有两个牙痕,牙痕间距比银环蛇宽。局部伤口不流血或仅出血少许,轻微疼痛或麻木感,局部轻度肿胀,伤口附近淋巴结肿大。

      鉴别特征:头、颈区分不明显;身体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背脊棱起成嵴;脊鳞扩大;吻钝圆。尾短,端部钝圆;尾下鳞单行。具前沟牙;剧毒。

      生物学资料:广泛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耕作区。行动较为迟缓,多夜间行动。在广东5月底产卵,卵数11枚,卵径(45~54mm×(20~24mm。捕食蛇类、蛇卵、蜥蜴、鼠类、鱼类和蛙类等。

      分布:云南、福建、广西、海南、香港、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鼎湖山见于树木园、迪坑一带。



05

福建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地方名:青竹蛇、青竹标

      鉴别特征:头大,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通身绿色;体侧有1条白色或白色伴有红色的纵线纹;眼睛红色,尾背和尾末端焦红色。头背全被细鳞;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之间有完整的鳞沟(与白唇竹叶青蛇的主要区别);鼻间鳞较小。剧毒。

      生物学资料:栖息于山地中,常活动在溪涧、灌丛和草丛中。尾具缠绕性,善爬树。喜夜间活动,但白天特别是清晨也常见到。卵胎生。78月产仔。捕食蛙类、蜥蜴、鸟类和鼠类等。

      分布:吉林、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西、海南、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不丹、锡金、印度。


06

白唇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albolabris

地方名:小青蛇、青竹蛇

      鉴别特征:头大,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鼻鳞一般与第一枚上唇鳞愈合或有短鳞沟;鼻间鳞大,一般彼此相接;通体绿色;体侧一般有纵线纹;尾后段背面和尾末端焦红色。具管牙;有颊窝。剧毒。

      生物学资料:生活在平原、山区的草丛和林树中,喜在较潮湿的溪边灌草丛中活动或树栖。多夜间活动觅食,白天也常见到。卵胎生。主要捕食鼠类、食虫类,也捕食蛙类和蜥蜴等。

      分布:云南、贵州、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广西、海南、香港、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缅甸、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不丹、尼泊尔。鼎湖山见于树木园、庆云寺、旱坑及迪坑一带。


07

越南烙铁头蛇

Ovophis tonkinensis

      越南烙铁头蛇性凶猛,喜欢伏击猎物,毒性与竹叶青相当。常栖息于有灌丛,且郁闭度高、湿度大的阴凉潮湿处。主要以啮齿动物和蛙类为食。

      鉴别特征:头部呈三角形,与颈明显区分,体长221mm-381mm不等,吻端钝圆,躯干较为粗壮,背上有“城垛形”棕黑色斑块交错排列,尾短,尾下鳞呈单行。

鼎湖山见于蝴蝶谷、草塘一带。 




一旦被蛇咬伤,应立刻采取自救

观察与判断:首先观察并记清蛇的形态特征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捆扎:若是毒蛇咬伤,应立刻停止受伤部位的活动,使其置于最低,在最短时间内找身边可利用的绳子、布条、草藤等,在伤口近心端约10cm的部位进行捆扎,但不能勒得过紧,影响血液供应。 

排毒:用小刀十字切开毒牙咬伤的伤口,从伤口的近心端往伤口方向反复挤压,使毒液排除;或用嘴吮吸(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冲洗:反复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水,可用尿液代替。 

就医:用最快的速度,到最近有血清的医院进行医治。 



未标注图片

及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

《广东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中国蛇伤护理学》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