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勒国家站“走进自然,走进科学”科普活动圆满举办

作者:策勒站  更新时间:2024-05-19

5月18-19日,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5月18日策勒国家站联合策勒县科协举办了“走进自然,走进科学”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科普活动主要由张波老师和朱玉荷老师策划组织,策勒县三中90余人师生参与此次活动。此次丰富的科普活动,通过精心安排展览参观、科普讲解、动手实践、互动交流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对科学的热情,也让他们深刻体验到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这一活动还让学生们走近策勒国家站,增进了对我们策勒国家站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分为探秘自然和科学实践两个阶段。探秘自然:主要包括室内展览参观、科普讲解与互动交流。科学实践:主要为室外实地参观与实践实验。

首先,朱玉荷老师与杜艺博士分别负责室内科普馆与科普室。朱玉荷老师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策勒县的区域地形、环境概况、自然风光、特色动植物资源等。杜艺博士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策勒站的建站历史、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领导专家的视察情况、策勒站在当地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地农牧民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随后,带领大家走进了室外实验示范区,让大家亲眼见证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其中,朱玉荷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引种植物试验示范区的基本概况。外国留学生MUHAMMAD NIZAM在棉田实验区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及实验意义,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研究棉花的重要性。杜艺博士介绍了油沙豆的基本情况,对神奇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之后,来到策勒国家站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修复和利用技术研发区,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四个实践实验,旨在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实验一:干旱区防风固沙植物骆驼刺种子培育。该实验主要由闫景明博士和龙兰兰硕士负责。在本实验中,不仅详细介绍了骆驼刺在干旱区防风固沙的生态和科研意义,还向大家展示了该实验的完整操作流程。更让人兴奋的是,还指导大家亲自动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体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骆驼刺这一特殊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还亲身体验了科学实验的过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这样的实践实验,无疑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实验二:探索荒漠植物的形态特征。该实验主要由张玉林博士和张晴晴硕士负责。此实验用最基础的方法教大家如何测定荒漠植物骆驼刺和头状沙拐枣的株高和冠幅,让学生了解了如何在野外最先获得植物的形态特征。同时了解荒漠植物为什么有发达的深根,以及向大家讲解荒漠植物的克隆繁殖特点。通过这些观察和学习,学生们对荒漠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三:润泽大地:揭秘土壤含水率的秘密。该实验主要由董新平博士和刘琳硕士负责。主要以荒漠典型防风固沙植物沙拐枣为例子,主要展示如何科学地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让他们了解干旱区土壤的性质,以及这些研究在全球物质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本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感受科研的魅力,让孩子们用最直观的方式,了解了科学的奥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实验四:高望远眺:使用测高仪精准测量植物生长之巅。该实验主要由朱玉荷老师和杜艺博士负责。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些关于测高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以及教导大家如何规范地使用测高仪来测量较高的植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地测量各种高大物体的高度,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生活和工作中。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