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新疆阿克苏林果飘香 果实蕴藏科技含量
作者:阿克苏站 更新时间:2015-08-25
进入八月,中国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二大队的枣林早已挂满枝头。得益于天山雪水灌溉、弱碱沙瓤种植,每日长达16小时日照和自然挂枝风干,阿克苏红枣口感极佳、享誉海内外。
记者随“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来此观摩。当地统计,该示范点2014年红枣亩产600公斤、亩均经济效益7200元(人民币,下同),2015年预计亩产可达650公斤。
在亩产和净收入逐年增加的同时,每亩地用水量却从800立方米减少至约500立方米。记者注意到,每行枣树下均铺设有黑色细长水管。温宿县副县长郭伟介绍,这个红枣节水灌溉示范点占地面积136亩、涉及农户30户。
郭伟说,以往这里的农户习惯大水漫灌。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在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专家的帮助下,当地着手进行节水灌溉。2012年建成一座滴灌设施并投入使用,全年滴水10—12次。
阿克苏水平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赵成义解释,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灌溉技术,滴灌与作物立体栽培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膜下滴灌技术。多熟立体种植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就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滴水,直接向根区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和农药,其特点是节水节能、省时省地、抗旱、适应性强、输水快、损失少等。
已有30余年历史的阿克苏站,以绿洲农田地表水循环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核心,探索变化环境条件下绿洲农业发展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生态过程变化规律。近5年来,他们先后承担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委托的60多项研究任务,研究成果为当地农民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林立体种植技术和农田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该站试验数据和示范工程性能测试结果来看,多熟立体种植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较常规灌溉方法,在节水、省肥、省农药、增产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效果。郭伟亦欣喜介绍,比如依希来木其乡二大队的示范点,“省水又省工,亩均增产20%,总体综合效益也提升了20%”。再如温宿县佳木镇尤咯克吐曼村红枣节水滴灌项目,农户在6月底收完麦子复播西瓜并已销售完,“农民的兜里已有现钱了”。
赵成义认为,绿洲农田高效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是改变农业用水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根本途径。未来将继续对农业光热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进行原始创新,还将结合物流网技术,采用信息化平台。
需要考虑的还有真正使农户致富增收。根据官方资料,目标是在2020年林果业面积稳定在450万亩,果品总产达260万吨,果品及深加工产值16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8000元以上。
郭伟举例说,既要延长产业链,比如深加工枣汁、枣片等,又要在销售方式动脑筋,比如召开农产品展销会,“邀请客商们来看,当天就合计签下3亿元订单”,比如尝试做农村电商,“召集大学生们创业,这里有啥就卖啥,做得好的人年收入10万元”。